最后更新于 .

最近下定决心,打算好好整理下这么多年的照片和视频,主要目标有两个:

  1. 数据同步
    定期同步手机上的照片和视频到电脑。
  2. 数据备份
    对全量数据做好备份。

一、数据同步

先说一下我的设备情况:

  • 手机:iPhone
  • 电脑:Windows两台,Mac一台。

之前我用过几种方式来完成数据同步:

  1. 在Windows电脑上,连接iPhone,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,完成同步。

    • 优点
      • 基于文件系统,操作简单。
    • 缺点
      • 不稳定,经常报错。
      • 目录名称缺少语意(如A100),无法按照日期进行浏览。
      • 不支持增量同步。
  2. 在Mac电脑上,连接iPhone,打开"照片"应用,导入新照片。

    • 优点
      • 支持增量同步。
      • 稳定。
    • 缺点
      • 存储形式封闭
        只能通过"照片"应用进行查看,如果想在文件系统中直接查看,需要先进行导出。
      • 备份成本高
        只能全量备份。

而经过这些失败的尝试后,我开始寻求其他的方案。

最好能够实现:手机端直接复制到PC的共享目录中。

有以下几个方案:

  1. 通过"文件"应用
    在手机的"文件"应用中,建立对PC共享目录的映射。
    之后在手机的"照片"应用中,选择要同步的文件,复制粘贴到共享目录的对应位置即可。

  2. 通过"Local Send"应用
    在"Local Send"应用中选择要同步的文件,发送到目标机器即可。

这些方案是在手机端操作,比之前需要连接电脑并在电脑上操作要简单了一些,但是其"不支持增量同步"的缺点依然存在。

所以我就在想,有没有厂商已经做了这种同步照片的应用了呢?

经过不懈寻找,果然是找到了:PhotoSync

相比其功能来说,其每年几十块的售价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划算的。

配置

PhotoSync支持多种同步目标,由于之前在Windows PC上已经创建了共享目录,所以就还是沿用SMB这种方式。

对于存储目录的层级设置,我大体算了一下,按照每天30张照片,一个月是900张照片左右,所以按照"年/月/文件"的层级就足够了。

如果有些朋友每天拍摄的照片很多,也可以按照"年/月/日/文件"的层级设置。

同步范围

支持增量同步、部分同步和全量同步,一般用增量同步即可。

同步时机

支持手工同步和自动同步,其中自动同步支持位置和时间双重条件,还是比较方便的。

至此,数据同步的问题就彻底解决啦。

配置截图:

二、数据备份

数据备份,我们采用常见的321原则。

所谓「3-2-1 原则」,是指在进行文件备份时:

  • 3:存储 3 份完整文件,一份原件加上两份拷贝。
  • 2:将文件起码保持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上。
  • 1:将一份拷贝保存在异地。

——摘录自《不想被勒索软件毁掉数据,就按照「3-2-1 原则」来备份文件》

在前一章节,我们通过数据同步,已经得到了原始文件目录。

接下来,我们需要获得第一份拷贝。

第一份拷贝

这里我们需要用到Syncthing这个软件,其开源免费,非常强大和稳定。

Syncthing可以实现多台机器间的文件同步,可以认为是一个私有化的dropbox,用来做实时数据备份再好不过了。

在文章开始,我提到了我有两台Windows电脑,通过配置,我在第二台电脑上就获得了一份实时拷贝。

接下来是第二份拷贝。

第二份拷贝

由于实时备份有一损俱损的风险,因此我希望第二份拷贝是定时备份。

这里需要用到FreeFileSync,也是开源免费,强大且稳定。

FreeFileSync可以对比两个目录之间的差异,并进行同步。

同步方式支持多种,选择"镜像"方式,即可完成备份。

这里,我选择采用移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,每隔一段时间,将数据全量备份过来。

这样我就获得了第二份拷贝。

至此,我们已经达成了321原则的要求。

一点优化

当数据异常时,大部份时候我们只是想恢复异常部份的数据,而不是将整个数据回退。

因此,在上述备份的基础上,我们还可以做一点小优化。

Syncthing是支持历史版本管理的,其有多种方式,我极力推荐"阶段版本控制"这种方式。

这种方式类似GFS轮换[1],其通过保存多个时间点的数据,对于数据恢复很有帮助。

保留的历史版本会遵循以下条件:最近一小时内的历史版本,更新间隔小于三十秒的仅保留一份。最近一天内的历史版本,更新间隔小于一小时的仅保留一份。最近一个月内的历史版本,更新间隔小于一天的仅保留一份。距离现在超过一个月且小于最长保留时间的,更新间隔小于一周的仅保留一份。

配置截图:

(完)@20240620

Pingbacks

Pingbacks已打开。

Trackbacks

引用地址

评论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