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档 2023

最后更新于 .

2023年8月3日,Vim的创造者,Bram Moolenaar 去世,享年 62 岁。

Dear all,

It is with a heavy heart that we have to inform you that Bram Moolenaar passed away on 3 August 2023.
Bram was suffering from a medical condition that progressed quickly over the last few weeks.

Bram dedicated a large part of his life to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说是最近这段时间,但仔细想想,其实部分书籍/课程也横跨了几年的时间了。

我就直接罗列在这里,同时进行评价吧。

管理

  • 曾仕强-中国式管理课程
    这套视频课程对我的管理理念影响极大,包括以人为本、活在未来、内方外圆等等理念,至今都非常深刻。
    由于是视频课程,所以我基本都是在上下班开车的途中通过收听完成学习,前前后后一共花了2年半的时间,应该是我目前为止历时最长的课程了。

  • 权力与领导(第五版)(Level Three Leadership - Getting Below the Surface)
    钻石领导模型非常简洁有效,进行管理工作时很适合用来分解和抽象。
    之前看的中文版,但是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否看完了,之后看要不要补一下英文版。

  • 领导梯队(The Leadership Pipeline)
    英文版非常优秀,对于管理提供了更高更广泛的视角,从一线管理到CEO,从公司内部到外部,全都涵盖在内。
    对于高于自己当前职位的管理层级,虽然没有机会实操,但是能够了解其工作内容和理念也是很有用的。

    注意:
    中文版非常垃圾,非常非常非常垃圾。各种翻译错漏,导致无法理解,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看。
    我是读中文版读了一半,发现实在是受不了了,又去接着读英文版,最后又回头把读过的中文部分换成英文再读一遍,导致前前后后花了接近2个月才看完。
    另外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幸福感

上一篇文章写了关于物质追求。

后来我按照得到的结论去实践了一下,在公司换了新的4k显示器,买了苹果的Magic Pad,家里电脑升级了鼠标。

然后我发现,我居然有了下班后多留在公司一会的冲动。

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没到3000块钱,但是与其带来的幸福感来说,已经是物超所值了。

我后来在想,人生如果能放下某些东西,比如不要去追求大房子、豪车、名包,只是去提升日常生活的体验的话,似乎也是花不了多少钱的。

而这些日常生活的体验提升,由于其使用频率更高,所以很可能带来的幸福感也会更多。

另外,上一篇文章中有一个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的,即关于公司办公显示器的使用频率。

之前我认为其不值得购买的原因是,因为我经常去会议室办公,办公桌上的显示器使用频率很低。

然而事实证明,其实不是因为我不需要大显示器办公,所以我才喜欢去会议室办公;而是因为原本公司配置的1080p显示器使用体验太过糟糕,所以我才不想用它。

而当我换上新的显示器之后,我就自然而然的发现很多工作用大屏显示器处理起来会舒服很多。

最终我发现自己去会议室办公的频率低了很多,而很多时间都愿意坐在办公桌上处理事情。

可见,使用频次本身,可能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,要注意甄别。

其实,这也引向我想聊的另外一个话题。

想象不到的好

有些东西的好,叫你不知道它有多好。

有钱就一定快乐吗?错,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。

听起来是一句玩笑话,但其实是相当有道理的。

有些东西,你没有体验过,那就永远不会知道,原来它可以做到这么好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可能人到了30多岁的年纪,基本都会进入这样一个状态。

物质追求进入了瓶颈期。

不是没有物质追求,而是到达了瓶颈。

换房子太贵,不是当前的资金能负担的起的。

换车倒是不错,但是毕竟车落地就贬值,所以购买频次也不可能特别高。

手机、电脑基本都已经是顶配。

iPhone因为不玩游戏,这几年性能已经严重过剩,根本没有换的动力。

几年前买的Macbook Pro更是耐用的很,而且实在不行还有一台台式机作补充。

于是这几天,我总想着尝试去买点东西。

从办公用的显示器看到投影仪,从Steam Deck看到PSVR。

我发现很难说服自己入手。

也就是我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的感觉:

为物所累

什么叫做为物所累?

就是你本来可以不必拥有的东西,你却拥有了。

而拥有这些东西,持续耗费着你的精力和时间。
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养一台车,就要考虑其每年的保险、保养、停车费,年岁久了还要考虑年检。

即使不如车子这般麻烦的物件,起码也要定时维护,保证其能正常使用。

想想都觉得累。

所以后来我就在想,到底什么特质的物件会让我觉得累呢?

为什么当我只有一台车的时候,我并不会感觉为物所累?为什么拥有两台车时,就感觉特别难受呢?

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,关键点在于“使用频次”

只有当它的使用频次足够高时,它才能持续不断的让我感受到价值。

也只有当它的使用频次足够高时,我才不需要额外付出太多精力和时间来照看它,因为都已经在日常使用时无意中完成了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其实关于女神节这个称谓,我很早就想聊一聊了。

3月8日,法定节日明明是妇女节,为什么要叫女神节?

更有甚者,我记得前几年还给3月9日单独搞了个叫做少女节的东西,意思就是少女不是妇女了呗?

我不太理解,妇女这个词,是多么晦气的词吗?搞得现在女性群体自己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妇女了?

毛爷爷可是说过:“妇女能顶半边天”。

我倒是没听说,毛爷爷说女神能顶半边天。

在我看来,把妇女一词视为洪水猛兽,而一定要换成更加光鲜亮丽的女神、少女,本身就有严重的物化女性之嫌。

所谓女神、少女其实都暗含了价值判断,即美女优于丑女,年轻女性优于年迈女性等。

作为女性,你真的希望别人通过这种判断标准来评价你吗?

你寒窗苦读数十载,努力学习工作提升自己,这些没有人关注;大家只关注你是美是丑,是年轻还是年老,你可愿意?

这还只是其一。

另外一点,曾仕强老师曾经特意讲过,就是关于广东这边对所有女性都叫靓女,所有男性都叫靓仔的现象。

所有人都是靓女靓仔,那就是没有靓女靓仔了嘛。

这种称谓看起来变得更好听了,但实际上不止毁了靓女靓仔这两个词,同时也在侮辱被叫的人。

为什么?

当你确实长得很漂亮的时候,别人叫你美女,你心安理得。

然而当你长的奇丑无比的时候,别人叫你美女,你心里肯定会想,这怕是在故意讽刺我吧?

其实说到底,现在这些所谓的女神节、少女节,不过是商家拿来做促销的噱头而已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其实,关于读书是否有用这件事情,本身答案是很明显的,那就是:有用

如果有亲戚朋友跟你吹嘘读书无用论的话,只需回怼一句,“那要不别让你孩子读书了呗”,即可让其闭嘴。

但是,这种回答还是有点以暴制暴的意思,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读了很多书,却没有很多成果的例子。

这让我有时候也不免怀疑,读那么多书,真的有用吗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要把问题本身搞清楚,即:

  1. 什么叫做有用?
  2. 多长时间起作用?

我们先来聊聊第一个问题:“什么叫做有用?”

大家都是凡夫俗子,就不去刻意拔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了。

我们且将有用狭义的定义如下:

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正向的改变。

再俗一点,就是你的日子过的更好了,钱包更鼓了,人更快乐幸福了。

这么一来,问题就变成了,“读书是否能提升我的生活质量呢?”

恐怕有点难以直接给出答案了。

我个人认为,这里面起码有几个因素值得考虑:

  1. 读什么书
  2. 读多少书
  3. 读书之后做什么

1. 读什么书

读什么书,说白了,就是选择的问题。

其实大家都知道,我也不止一次在博客中强调,选择大于努力。更可怕的是,如果选择错了,越努力,错的越多。

读言情小说是读书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其实自从结束第二次创业,入职当前这家公司,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公司项目中提交过代码了。

不是我不想写,也不是我写不了。

每次看到脉脉上一线员工嘲讽自己的Manager连代码都不写时,我都会忍不住想,我疯狂写代码的时候,你们怕还是一群小屁孩。

其实,从情感上来讲,写代码至今对我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。

所以平常一些工具之类的,我还是喜欢用python来写一些,解决些实际的问题。

毕竟,与计算机沟通,比与人沟通简单太多了。

但是,正因为简单,所以才更要小心。

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,简单与否从来不是关键的因素。

其他Manager不写代码的原因我不清楚,但是起码于我自己,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:

  1. 时间问题
  2. 理念问题

时间问题很容易理解,我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。如果时间投入到编码上,必然投入到其他部分的时间就少了。

有人也许就要问了,那Manager还有别的事要做?

这个问题要回答恐怕就太大了,简单来说,主要包括四个方面:任务、组织、成员,以及自我管理,复杂了说,每个层级的重点不一样,就不展开说了。

理念问题,其实也比较容易理解。现代企业的管理,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管理,尤其重视人才的管理。

Manager再能写代码,效率再高质量再好,也是有上限的。

但是,一群优秀的人呢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最近的状态不能算是特别好。

其实也不是因为最近下属离职的事情。

也说不好,可能只是个引子。

最近一段话很火,在好几个地方读到,包括上司最近也谈到过。

除了生病以外,你所感受到的痛苦,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给你的,而非真实存在。

-- 米兰•昆德拉

其实,我很早就想明白了这件事。

那些精神上的痛苦,基本都是来自于求而不得。

第一次深刻的理解“求而不得”这四个字,是读到一篇分析《天龙八部》的文章。

段誉不想习武、求而不得;
虚竹只想做小和尚,求而不得;
慕容复一心复国,求而不得;
乔峰想为大宋出力带领丐帮匡扶大宋,求而不得,萧峰之后想远离塞外和阿朱浪迹天涯,求而不得,孤身一人想回归故里不问世事,求而不得。

我知求而不得是痴妄,然而以自己当前的年纪,尚未到不惑之年,确实也无法做到心如止水。

况且,大好年华,如果就此无欲无求,似乎也太过暴殄天物。

你看,就是这样。

想要的太多,得到的太少。

老婆最近跟我说,其实周围的朋友,无论之前是创业的,还是在大厂一直打工的,抑或是中途跳槽的,最终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太多,算是殊途同归了。

我无法反驳,但却又心有不甘。

可能普通人的命运就是这样,努力的工作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这几天被N+2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。

碍于公司的政策,也不能在这里多说什么,但是又总觉得不吐不快,想要写点什么。

眼看的时间已经接近24点,距离睡觉时间还有不足半个小时。

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确实比年轻时还是自律了些,起码可以做到0点30分之前睡觉,并且已经保持了几年。

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,写代码一旦投入起来可以不管不顾的搞到4点多,第二天还要8点多起床继续上班。

当然如果运气好第二天是周末的话,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睡到12点,然后和老婆一起去吃早午饭。

其实还有更夸张的时候。

腾讯实习期间和herry一起住的时候,是睡到下午4点才起床觅食的。😂

想想时间过的真快啊,一转眼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。

现在每天早上7点就要爬起来和他一起吃早饭,要是起的慢了还要被老婆骂不给儿子做个好榜样。

吃完饭准点出发去送儿子上学,一路说说笑笑,然后目送他消失在学校教学楼的拐角。

往回走的时候,就会想,可能一闭眼,一睁眼,儿子就长大了。

时间啊,真是足以彻底的改变一个人的一切。

想想当年自己都还是毛孩子的时候,压根就没法想象自己能当爸爸,该怎么当爸爸。

然而,现在却已经是既定的事实。

人是会变的。

我在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喝同学给的咖啡,速溶的,大晚上12点多。

然后那晚上我就没睡着。

我已经忘了我的脑子当时是怎么想的,乃至于我要在半夜12点喝咖啡了。

不过从那之后,我就正式开启了我的咖啡之旅。

不知道是因为后来喝的多了,还是因为从小跟着爷爷喝绿茶锻炼出来的抗性,我对于咖啡的提神效果彻底免疫了。

后来了解到了星巴克,就一直喝拿铁,并且坚持了很多年。

曾经也尝试过别的口味 ...

最后更新于 .

离职还是留下?

其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,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,所以大家最终都会离开。

离开才是常态。

那么,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什么?

为什么离开,什么时候离开,离开去哪里?

关于离职原因,有人曾经给出如下的解读:

1.钱没给够。

2.心受委屈。

听起来似乎都是说得过去的。

只是钱到多少算是够,身在职场,谁的心能不受委屈呢?

对于离职这件事情,我自己始终认为,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即:

对你的长期发展是否有利。

这里的【长期发展】不一定是指职业发展,也可能是生活,比如家庭陪伴,或者享受人生。

如果对于长期发展有利,那么即使短期钱少一点又怎样?哪一家初创公司前期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?

如果对于长期发展有利,那么即使受点委屈又能怎样?古人都说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”。

有人可能会说,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我每次跳槽都涨30%的工资,我为什么不走?

但是,我可以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,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:

相比你工作十几年后的工资,工作前几年的工资只是九牛一毛。

当然,大家可以认为有幸存者偏差,或者与互联网行业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有关,这些确实都有可能。

那我们只看这种选择方式带来的后果。

我曾经面试过一个连续5年,每年跳槽一次的人。

我问他为什么要每年都跳槽 ...

每月存档

去年

2022

明年

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