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人到了30多岁的年纪,基本都会进入这样一个状态。
物质追求进入了瓶颈期。
不是没有物质追求,而是到达了瓶颈。
换房子太贵,不是当前的资金能负担的起的。
换车倒是不错,但是毕竟车落地就贬值,所以购买频次也不可能特别高。
手机、电脑基本都已经是顶配。
iPhone因为不玩游戏,这几年性能已经严重过剩,根本没有换的动力。
几年前买的Macbook Pro更是耐用的很,而且实在不行还有一台台式机作补充。
于是这几天,我总想着尝试去买点东西。
从办公用的显示器看到投影仪,从Steam Deck看到PSVR。
我发现很难说服自己入手。
也就是我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的感觉:
为物所累
什么叫做为物所累?
就是你本来可以不必拥有的东西,你却拥有了。
而拥有这些东西,持续耗费着你的精力和时间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养一台车,就要考虑其每年的保险、保养、停车费,年岁久了还要考虑年检。
即使不如车子这般麻烦的物件,起码也要定时维护,保证其能正常使用。
想想都觉得累。
所以后来我就在想,到底什么特质的物件会让我觉得累呢?
为什么当我只有一台车的时候,我并不会感觉为物所累?为什么拥有两台车时,就感觉特别难受呢?
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,关键点在于“使用频次”。
只有当它的使用频次足够高时,它才能持续不断的让我感受到价值。
也只有当它的使用频次足够高时,我才不需要额外付出太多精力和时间来照看它,因为都已经在日常使用时无意中完成了。
所以,前面提到的显示器、投影仪、Steam Deck、PSVR,之所以最终放弃购买,无一不是因为其使用频次过低导致的。
当然,也可能存在使用频次很低,但是只要用一次就价值巨大的情况,所以更合理的公式可能如下:
只是公式中的参数并不方便量化,所以日常使用其实不太方便。而且一旦真的出现上面提到的特殊情况,基本上都可以直接判断出来值得程度,也并不需要公式来帮忙计算了。
所以日常生活中,用“使用频次”进行判断,应该足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。
那么,如果已经开始感觉到为物所累,想要丢弃东西,又哪个都舍不得的时候,该怎么办呢?
我之前总结过一个很简单的技巧:
将物品换算成价格
明码标价后,会让人更容易判断其价值。
尤其是对于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东西,很容易可以得出类似“大不了重新再买一个”这样的结论,也就不会太有心理负担了。
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