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更新于 .

内卷这个词,现在在国内应该算是非常火了。
然而,最近对于某些被内卷修饰的案例,我总是隐隐约约觉得哪里不太对,但是又不太肯定。

所以,我这几天研究了下内卷这个词的由来,最终在维基百科上找到了比较靠谱的答案:内卷化

这里将定义摘抄如下:

内卷化(英语:Involution)是一个社会学概念,也翻译为过密化,用以形容社会文化重复劳作、发展迟缓。内卷化出自拉丁语词汇“involutum”,原意是“转或卷起来”,因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·康德、美国人类学家亞歷山大·古登威澤爾、美国社会学家克利福德·格爾茨等人的使用而闻名。格爾茨的内卷化概念借由印度裔汉学家杜赞奇、华裔历史学家黄宗智等人的使用引入中国农村研究,在中国学界引起争议,内卷化概念现今是中国学界影响较广、提及频率较高的概念之一。

虽然有定义,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一头雾水。
所以推荐大家有时间还是去看下维基百科下面的具体案例,尤其是关于“毛利人的装饰”的案例,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。

这里,我仅谈谈目前国内所指的内卷。

我以为:内卷,指的是未产生额外整体价值的竞争。

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:

茴字的三种写法。
原本,茴字一种写法足矣;但如果一个组织的所有人都不得不去学习茴字的三种写法,但却并没有额外的作用,那么,此时的现象,就是内卷。

什么叫做未产生额外整体价值呢?
即多学会两种写法,并没有使得组织的效率或者质量产生任何提升。因此站在整体上来看,这样的竞争属于内耗,是有害无利的。

那么是否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价值呢?
也不能这么绝对,对于个体来说,还是多学会了两种写法,起码可以作为社交时的谈资。因此对于部分个体来说,可能甚至极可能是产生了价值的。

如果大家认同我的定义,那么,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属于内卷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产生竞争+是否对整体产生了额外的价值

我们来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看一下。

  1. A同学因为工作进度不理想,因此经常在公司熬夜加班,甚至有时候周末也来公司主动加班,被同事称为“工贼”。
    依据定义,我们来看一下A的行为是否对整体产生了额外价值?
    答案是肯定的,如果A的进度延期势必造成版本延期,而A通过自身努力加快了进度,保证了团队的整体完成进度和质量。
    所以,A的行为不是内卷,相反,还是A责任心的体现。

  2. B同学的工作量并不大,但是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很忙,经常故意把工作留到下班之后做,并且周末还故意在大群里@团队其他成员,使得让上级以为自己在周末加班。
    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很容易能判断出来了,B的行为对整体没有任何额外价值,而他的行为对其他正常工作的员工产生了竞争,因此,属于内卷。

  3. 原本大部分开发岗位的面试只需要写一下简单的算法题,并综合考察工作中实际用到的能力,例如编程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、团队配合能力等等。但是近几年逐渐演变成需要写中等、困难的算法题,有些甚至是原题,导致所有人都不得不刷leecode,背算法题。
    这个案例大家怎么看呢?
    我们还是来看整体价值,团队是否因为员工刷的算法题数量多而产生了额外收益呢?我想也许确实会,比如代码质量变得更高了。
    但是我认为这里应该有一个度,过于重视算法能力,以至于大大超过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,很可能会让算法能力变成屠龙技,没有施展空间自然不会产生价值,也即为内卷。

    当然,也有人会说,高难度的算法题有利于探寻候选人的能力边界,便于筛选人材。
    如果是这种原因的话,我只能说初衷是好的,但是我们还是要认清现实,即大部分面试给出的面试题都是原题,是否能够答出,最终都变成了是否做过这道题。这种考察方式,能筛选出什么人材呢?还是你本来就只是想筛选做题家呢?

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浅见了,也欢迎大家讨论。

Pingbacks

Pingbacks已打开。

Trackbacks

引用地址

评论

  1. Mutant

    Mutant on #

    发现一枚野生技术老哥,老哥可不能放弃这片阵地啊,我会时常过来看看的~

    Reply

    1. Dante

      Dante on #

      哈哈,感谢支持

      Reply

  2. 1

    1 on #

    强烈鄙视这帮刷题面试的公司,基本刷题的公司一律不去。

    Reply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