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共情能力很差的人。
从学生时代开始,我便很难理解别人的想法,甚至没有意识到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。
这一点其实到工作了5、6年才开始改变。
我后来才意识到这种能力叫做“共情”。
很显然,我缺乏这方面的天赋。
但另一方面,这一点也有给我带来好处,即:
我深刻的认识到,不要妄自断定他人的想法。
因为做不到,所以会更加慎重。
但是这种慎重,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,会一点点的被消磨掉。
因为多写了几年代码,因为是团队的管理者,因为创过几次业,因为读了几本哲学书,就不自觉地开始自我膨胀起来。
再之后便觉得自己的共情能力逐渐提升了上来,开始对他人的处境指指点点。
虽然我也已经是中年人了,但是我对于中年男人的一个特质深恶痛绝,那便是:好为人师。
因为以为做得到了,所以反而轻浮了起来。
我一直想要找一个具体的例子,但是迟迟没有结果。
直到今年玩《黑神话·悟空》,当看到迷你猪八戒从金铙中爬出来时,这种反差感让我惊喜不已;八戒在金箍棒旁边的独白和表演,终局的美猴王对决,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,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。
那时我突然想到,外国人玩到这些地方时,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吗?
即使他们读过西游记,听说过孙悟空和猪八戒?
拓展开来,今年美国大选,中国人民对其也显得格外关注。
当我们在谈论民主党与共和党,特朗普和哈里斯、拜登时,即使网上的信息如此公开透明,我们真的和美国人民的理解是一致的吗?
我想,怕也是不一致的。
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应是间隔着巨大的鸿沟的。
EVA的作者也许认可这个结论,因此才有了最终的人类补完计划。
微信的张小龙曾说过,自己有一种能力,可以很快代入用户(白痴级用户)的角色;马化腾则更强,几乎可以在3秒钟之内代入;而乔布斯最强,只需要一秒。
说是商业互吹也好,客观事实也罢,起码这说明了一个道理:
不要轻易认为自己可以代表用户。
所以,回到文章的主题,我以为,对大部份人来说:
哪有什么感同身受,不过都是一厢情愿。
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