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年前把特斯拉Model 3卖了,换回了油车。
很多人问,不是说开了电车就回不来油车了吗?
我不想在这里长篇大论,只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:
“有什么东西,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吗?”
没有,是吗?
这就是了,有人看重电车优点,就有人看重油车的优点。
个人选择而已,谁也没有必要说服谁。
这篇文章倒也不是要挑起油电之争,而是想剖析一下我自己的想法,关于:“纯粹”。
当年换车的时候,我就确定了一个原则,要么纯油要么纯电。
什么意思呢?
不要混动。
理想、问界的增程,或者比亚迪的混动,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。
更严格一点,轻混我也不要。
48V轻混,无论是BSG还是ISG。
其实不止是汽车,生活工作中我也是如此。
比如我用了十多年的Vim,虽然配置了一大堆插件,但是有一个底线原则不能打破,即不要自作主张。
不要自动弹出补全建议,不要在后台悄悄生成tags,不要自动执行任何我未允许的事情。
我希望一切都是我可控的,可预知的。
只有当我手动触发时,才按照我们约定的行为执行。
游戏也是如此。
《只狼》是我很喜欢的一款魂系游戏,与《黑魂》系列不同,由于《只狼》一开始就纯单机游戏,所以到后来加入联机建言后,我心里是十分抵触的,以至于后来直接把联机模式手动关闭了。
我有反思过,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执着。
第一个原因是稳定性。
这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。
拿汽车举例来说,假设,油车部分出问题的概率为1%,电车部分出问题的概率也是1%,那么混动车型出问题的概率将为:1-0.99*0.99 =0.0199
,即约为2%。
出问题的概率高了足足一倍。
当然,有人会说,混动可以结合油电两者的优点。又有油车的长续航和快速补能,又有电车的加速、静谧性和智驾。
然而,就像我前面说,有人看重优点,有人看重缺点。
对于汽车来说,我还是认为,安全稳定的把我从A点送到B点更加重要,所以故障率是我最为看重的。
第二个原因是可控性。
作为一个程序员,我始终相信:“简单优于复杂,明了优于隐晦”。
是否感觉似曾相识?
是的,就是Python之禅的原文。
有人说,复杂的世界没有简单解。
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,复杂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分解和抽象。
最底层的部分是一定是足够简单和明了的。
Vim作为我最常用的编辑器,我希望他是能达到这一标准的。
即所有的行为都在我的预期之内,不会给我制造“惊喜”。
其实,这也是我对于AI很是矛盾的原因。
一方面,职业要求我拥抱AI,但另一方面,AI的黑盒特性总是让我感觉到不安。
小到每次prompt的结果,大到智驾的每个决策。
我们甚至无法期望,AI每次给出的反馈是稳定一致的。
差不多就是这样了,感谢阅读。
评论
暂无评论